NEWS
新闻中心作者:微风中的蒲公英 来源: 百家号 更新于:2025年02月20日 10时 阅读:0
城市大脑与智慧城市、城市运管中心及城市数据大脑的关联与差异
城市大脑这一概念,与智慧城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以及城市数据大脑等密切相关,但它们在各自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上却有着显著的差异。
城市大脑与智慧城市、城市运管中心及城市数据大脑的关联与差异
智慧城市建设迫切需要一套跨行业、跨层级、跨部门的指挥系统来支撑其数字化运作,这套系统正是城市大脑。智慧城市可被视为一种城市发展的新形态,而城市大脑则是实现这一形态的关键组件和手段。
智慧城市建设通过引入各种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应用来丰富其功能,而城市大脑则类似于整个智慧城市的“大脑”,驱动着城市的自我完善和自我管理。它为城市治理提供决策支持,同时,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海量、多样化数据又不断滋养着城市大脑的模型,推动其自我进化与升级。
此外,近年来各地纷纷建设城市运行(运营)综合管理中心等实体,以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这些中心配备了指挥管理所需的大屏幕、桌面及移动终端设备,以及各类信息化系统和综合性会商办公场所。它们使城市管理者能够实时掌握城市运行信息,对城市事件进行统一管理和高效处理,实现了城市各部门间的应急指挥和一体化联动。这些中心的建设不仅突破了传统智慧城市建设中纵向强横向弱、重建设轻运营的问题,更在技术创新的同时推动了治理模式和机制的改革。
城市大脑作为城市运管中心的关键智能中枢,通过集成各个城市业务部门和业务系统,实现了对城市各运行系统的全面整合。这种整合涵盖了界面、数据、服务及流程等多个方面,从而确保了各系统能在城市大脑这一智能平台上和谐互联、共同发展。例如,借助视频监控、传感网络与业务系统的智能协同,城市运行管理事件能够从自动发现告警到协同业务系统完成处理,实现全流程的管理与控制,进而支持智慧城市各部门、各系统建立迅速、高效的一体化协同机制。同时,依托城市信息资源数据库,我们构建了城市运营管理分析决策模型,深入分析和挖掘城市运营管理领域的内在规律及发展趋势,为城市领导者提供智能化的决策支持。
从各地实践来看,城市大脑的建设核心在于推动城市管理和治理的智能化协同。其核心要素包括数据、指标、数字模型以及事件处置等,形成了包括数字化、智能化和智慧化的软硬件系统在内的数据、业务和应用支撑平台。城市大脑与城市运管中心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呈现出一体化演进的趋势。
城市大脑与城市数据大脑的紧密联系
在我国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构建城市数据资源体系并推进城市数据大脑建设的目标。这一战略举措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网信办等四部委的进一步支持,他们联合印发的《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中,更是将一体化城市数据大脑的建设作为重点,旨在为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运行监测、社会服务与治理等多个领域提供强有力的大数据支持。
城市数据大脑,作为融合了数据、算力和算法的数字基础设施,其核心在于对城市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它不仅为城市数据的汇聚、治理和融合提供了统一的支撑,还显著提升了政府的大数据分析能力,推动了城市数据智能应用的深入发展。同时,它也为处理复杂社会治理问题提供了新的技术治理手段,使得数据驱动成为可能。
而城市大脑则充分依托城市数据大脑所提供的数据资源,进行场景化业务应用的开发。它能够对城市运行全局进行分析,从而有效调配公共资源,不断完善社会治理,并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城市数据大脑为城市大脑提供了体系化的数据资源和一体化数据服务,为其开展高度协同化的智慧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城市大脑与行业大脑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城市大脑的应用场景以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的融合类为主,它充分发挥信息调度、趋势研判、综合指挥和应急处置的功能,指导、协调各业务主管部门和基层开展工作,并强调业务协同处置。而行业大脑则主要聚焦于所支撑的行业领域和所辖业务,深入挖掘行业发展中的问题,并开展更深入、更细致的专项应用。两者相互配合,共同推动智慧城市的全面发展。
行业大脑与城市大脑相互关联,共同构建了一个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协同工作平台和管理协调机制它们以数据供应链为纽带,业务协同为核心,技术支撑为保障,职能优化为目标,实现了城市级业务流程的再造。通过减少数据流转环节、压缩数据流转时间,两者协同提升了城市各部门、各企业间的沟通协作效率,从而最大程度地优化了城市的数字化效能。这不仅推动了城市的数字化转型,还促进了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发展。
同时,省大研会暨数字四川专家服务团联合国家各有关单位及北大、清华等高校院所的权威专家,正致力于推动数字中国西部的发展。他们通过标准化引领,探索新型数字城乡“联物聚数”的建设运营模式,并构建了网格数字地球北斗城乡智联网“1+N”及网格数字地球北斗低空智联网“1+N”的体系。这一系列举措旨在助力数字社会和数字经济的裂变式发展,为西部地区的数字化转型贡献力量。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描绘了到2025年的宏伟蓝图:数字中国建设将取得显著进展,形成纵横交错、协同有力的一体化推进体系。规划强调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的夯实,推动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度融合。同时,强化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安全屏障的构建,优化数字化发展的国内和国际环境。
在城乡一体化和数字城乡建设的浪潮中,我们坚信网络孤岛和数据孤岛将被逐步消除,各级各类数字“三盲”现象将得到迅速改善。城乡数字资源管理改革体制机制将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化的数字化安全与转型发展格局将加速形成。通过引入网格数字地球北斗智联网等前沿技术成果,结合数字化管理改革的关键措施,我们将构建“十统一”与“八融八跨”的新机制和新路径,开辟数字城乡新型融合的新篇章。为此,我们将共同努力,为实现数字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及省委提出的“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的发展目标而奋斗。